一、特色化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师资力量和主要职责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思政特色化示范中心,现有师资11人,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5名,助教4名,师资力量梯队化,课程思政特色化示范中心部分老师参加过河南省青年教师讲课大赛、郑州科技学院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参加过课程思政案例的编写工作,各专业课老师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经验融入经验能够满足示范中心师资力量需求。
1. 带领部门思政课教师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院各项会议精神,执行学院的各项制度和决定。
2. 主持制定本部门相关制度,维护思政课的正常教学、科研和管理秩序。
3. 全面负责、主持和协调教学、科研、课程建设和行政管理工作。
4. 带专业学科全体思政课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
5. 探索建立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课程思政示范中心纳入教师考核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6. 主持召开部门会议,领导制定部门教学、科研、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学术交流等规划和目标。
7. 配合科研处工作,组织落实思政课相关教科研工作。
8. 完成学院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特色化课程思政示范教学中心师资获奖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思政特色化示范中心,教师团队拥有各级各类荣誉多项,形成了优秀的数字媒体技术团队。
图1 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
图2 教学先进个人
图3 校优秀教师
图4 青年教师技能竞赛三等奖
三、课程思政中心研究性特色
1.以典型示范带动全员参与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思政特色化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将立足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依托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架构服务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传播的思政育人体系。思政团队主干课程包括两大类:程序类(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类(三维动画设计、计算机图形学、Unity 3D开发、虚拟现实技术)。教学团队主干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以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Java程序设计》为引领,将其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融入方式、实施过程等进行推广应用,带动团队中其他课程挖掘符合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并进行实施应用。
2.打造“一课程一特色”
示范中心立足于专业学科特点,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形成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Java程序设计课程以培养学生坚持、严谨、诚信、合作、精益求精等“程序员工匠精神”为主要融入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以“科技兴国责任感”为融入点,设计了贴近当前疫情形势的案例,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进行了思想教育;Unity 3D 开发以“弘扬传播中国红色文化”为融入点,通过实践项目设计红色元素游戏,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巧妙融合,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起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同,增强学生自信心。三维动画设计以“弘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融入点,以特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动画设计为项目主题,使学生完成作品的同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融入点,将“非物质遗产”数字化,运用VR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学生掌握VR项目开发的同时,也领略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计算机图形学以“当前热点事件”为融入点,以图形软件发展史为引入,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远大职业理想。。数据结构以“一先导、二驱动、三育人、四协调”思政融入模式。
图5 三维动画设计民族文化传统特色
四、课堂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1.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的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的纲领性文件,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思政特色化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021年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文件进行修订。在修订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如下:a.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具有良好的法制意识、道德修养、人文素养、艺术修养与终身学习的意识。c.具有健全的人格、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健康的体魄、较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承受外部压力的能力。d.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2.示范性案例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思政特色化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以“思政”为导向,以“课程”为依托,将思政元素渗透于各门课程之中,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有机融合,互鉴互力。以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Java程序设计》为引领,将其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融入方式、实施过程等进行推广应用,带动团队中其他课程挖掘符合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并进行实施应用。整个教学过程实施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课前备课——挖掘思政元素,课中讲课——思政有机融入课堂,课后反思——教育者先受教育,构建混合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并将经验总结通过多平台进行宣传学习,在全校进行推广应用。
图6 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优秀课程
四、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课程组全体教师不断探索课程思政如何润物细无声融入教学过程,经过不断优化形成符合学科课程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并向其他课程组、学院和学校推广先进经验,广泛听取建议,实现持续改进。
1.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课程线上有与章节内容匹配的6大主题课程思政模块,线下上课过程中主要是(严谨、诚实、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的融入,通过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使学生充分吸收思政元素,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方法包括:321督促教学法、134教学法、“1+2”交互式教学——课堂讲授+超星智慧课堂+课后互动反馈、“2+1”项目式教学——视频教学+学科竞赛+课程大作业、沉浸式教学——虚拟仿真+实验课、翻转课堂教学——分组讨论式+反馈,融合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平台、雨课堂等现代化媒体形式,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图7 线下课程
图8 学习通线上课程
2.实现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采用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考核手段,检验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度,课程重构了过程性课程评价体系及策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快速地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动态的实时的诊断评价和反馈,为教师施教提供及时、准确、立体的信息,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思政指导,实现持续改进。
五、教师发展管理体系建设
1.示范中心网络资源平台的建立
(1)统筹课程资源,搭建课程思政教学平台。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在教务处的指导与支持下,借助校级青年教学大赛,2020至2021年遴选了7门课程作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课程,选定了部分核心课程开发课程思政示范案例,并将试点课程和示范案例通过智慧树、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线上平台在全校范围内展示,充分发挥试点课程和案例的示范作用。
2.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1)组织开展了首届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和教学展示活动;
(2)组织开展了校内课程思政示范课和教学团队申报建设;
(3)利用智慧树、超星学习通等平台,教师自建教学资源库,将思政优秀示范课程和教学案例上传至学习平台,探索共建共享机制;
(4)课程思政建设技术共享,实现多媒体技术、云技术、VR技术等先进技术的运用与共享。
图9 学生作品
3.交流学习机制
(1)示范中心思政教学团队注重开展有关课程思政的学习、积极参加各类课程思政建设交流与研讨,提高课程思政融入意识和能力,主动承担有关课题研究,目前在研课程思政类课题2项,教学改革项目2项。
(2)以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Java程序设计》为引领,带动团队中其他课程挖掘符合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并进行实施应用。
(3)组织召开了学校课程思政工作研讨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4)组织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开设课程思政建设专题讲座。
六、成效评价及效果
1.样板课程推出
示范中心课程团队成员主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Java程序设计、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1门——Java程序设计、省级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计算机虚拟组装实验系统》1门、《虚拟现实技术基础》已立项校级精品课程一门。
2.相关研究会议主/承办
(1)组织开展了首届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和教学展示活动;
(2)组织开展了新教师入职培训,开设课程思政建设专题讲座。
教学团队以示范中心为教学基础,以“思政”为导向,以“课程”为依托,将思政元素渗透于各门课程之中。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有机融合,互鉴互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课程协同育人、一体化育人的生态;积极探索新思路,挖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资源,构建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引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大纲融入思政建设、组织思政示范中心老师交流、学术交流、集体研讨,逐步建立规范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三全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