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组织学生观看了主题为“泥泞中盛开繁花 大学生挫折应对”的心理健康公开课。本次公开课的核心内容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有效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心理韧性,并能够在困境中自我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讲座内容以苏轼的曲折人生及其挫折应对为主要线索,从“转变心态,构建成长型思维”、“3I法赋能,提升心理韧性”和“妙改挫折,点亮多彩未来”三个方面展开,结合互动活动,极大地启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和感悟。

课程伊始,主讲人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在面对挫折时调整心态。苏轼的身世经历可谓曲折坎坷,早年因父亲苏洵的名声而成为一位备受期待的才子,但在政治风云变幻中,他也经历了多次的政治打压和流放,尤其是在被贬黄州时,苏轼不仅失去了权力的庇护,也陷入了困境。然而,正是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苏轼展现了极为积极的心态,他不仅完成了大量的诗词创作,还通过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丰富了个人的精神世界。主讲人通过苏轼的例子告诉同学们:挫折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成长的起点。通过转变心态,学会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困境,我们可以将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与其抱怨命运的不公,不如反思如何在困难中找到成长的机会。讲座引导同学们从“固定型思维”转向“成长型思维”,培养面对挑战时积极的心态,遇到困难不屈服,而是努力去解决和超越。接着,主讲人详细介绍了“3I法”这一心理学理论,并通过实例展示其如何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韧性。通过具体案例和互动环节,同学们深刻理解了”3I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掌握了如何在遭遇困境时,主动调整自己的情绪,理性看待问题,积极行动。

最后,讲座的高潮部分是引导同学们“妙改挫折,点亮多彩未来”。在这一部分,主讲人通过苏轼的“赤壁怀古”和“题西林壁”两首诗,再次强调了挫折的转换力量。苏轼在遭遇政治打击和生活困境时,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他的诗作不仅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也为后人提供了如何在困境中不断超越自己的智慧。同学们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深刻认识到:挫折从来不是人生的结束,而是新机会的开始。正如苏轼的《赤壁怀古》所写:“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他没有因挫折而放弃,而是将困境转化为创造力的源泉,在低谷中找到前行的力量,这一过程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更是心理健康的智慧结晶。
本次心理健康公开课通过苏轼的曲折人生及其应对挫折的智慧,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心灵指引。通过“转变心态,构建成长型思维”、“3I法赋能,提升心理韧性”和“妙改挫折,点亮多彩未来”三个板块的讲解,同学们收获了更为理性、积极、坚韧的心态。希望同学们能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带着这些智慧,迎接人生中的每一次挑战,像泥泞中的繁花一样,在挫折中成长,在风雨中绽放。
(文\陈 醉…图\陈 醉 审:乔圣宸)